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伦敦同英国外交大臣拉米举行第十次中英战略对话。王毅表示,中方视英方为重要战略伙伴,愿落实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巩固双边关系企稳向好态势,规划好下阶段高层交往,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推动双边关系在新的一年展现新气象。拉米则表示,英中关系十分重要。当前国际局势中各种挑战增多,英中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全球性大国,有必要加强战略沟通,共促全球和平稳定。两国商定在能源、科技、经贸、金融、气候等领域开展更加广泛的合作,并就下一步双边交往合作的路线图达成多项共识。
此次中英战略对话的举行,距离上次对话间隔近七年时间。过去十年里,英国的对华政策在保守党执政期间出现剧烈转向。在约翰逊政府将中国定位为“制度性竞争者”后,其继任者特拉斯则直接将中国视作“威胁”。她鼓动西方国家采取更强硬的立场来阻止中国在经济和军事领域采取的所谓“侵略性步骤”,包括建立“经济北约”,还称对付中国的唯一方式是展示经济和军事实力。特拉斯的继任者苏纳克则将中国列为“威权主义国家”,渲染中国对英国经济安全造成威胁。在保守党“国家安全优先”的对华政策下,中英关系急转直下,两国间所有高级别对话机制陷入停摆。
在特拉斯等英国政客高调炒作“中国威胁”的同时,英国经济在“脱欧”后持续低迷,各类社会问题频发。当时的英国政府可以说是左支右绌,英国民众也在吃尽苦头后对其彻底失望,最终用选票让保守党变成在野党。毫不客气地讲,这些人口中的所谓中国威胁论调不过是其为自身谋取政治利益的工具,根本不符合英国的国家利益,其被选民抛弃也是咎由自取。
斯塔默领导的英国工党政府上台后,其对华政策采取了较为务实的态度。自去年7月以来,英国政府对华不断释放善意,中英两国各层级对话与合作逐步恢复。1月11日,中英经济财金对话中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英国财政大臣里夫斯在北京共同主持第十一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双方围绕金融改革、金融市场发展、宏观经济政策等多领域展开深入交流,同意在经济政策上加强建设性的沟通,以促进安全、有韧性的增长和高质量发展。中英双方均认识到,经济领域的务实合作不仅有助于推动两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也为全球经济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中英在经济领域达成的共识,也为两国战略对话的恢复创造了良好契机。
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和中英战略对话的成果证明,加强对话合作是中英之间正确的选择,符合两国利益。在当今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风险频发的情况下,中英两国在各领域开展的务实合作,不仅有利于各自国内发展,更对全球合作具有示范意义。需要注意的是,近期中英关系的回暖,只不过是两国回归正常交往的轨道。中英两国的交往能恢复到何种程度,取决于英国政府发展对华关系的长远考量。英国国内对华强硬派的势力根深蒂固,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层面试图对民意和政府决策施加影响。他们不会放弃利用舆论继续炒作所谓涉华“人权问题”,也将继续利用英国的政治体制为工党的对华政策制造阻力。英国政府在通报此次中英战略对话时低调处理,显然也与此有关。
同时,随着特朗普2.0时代的开启,一向牢固的英美关系也出现了松动的可能。工党政府选择改善对华关系,也是出于多交朋友、分散风险的打算,谁也不能保证工党在得到美国新政府的承诺后不会在对华关系方面出现变动。
此外,英国长期奉行“孤立主义”的外交传统,一直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实现世界主要力量之间的“均势”,具体到对华关系上更是摇摆不定。并且,中英两国制度、历史、文化存在显著差异,两国在诸如台湾、南海等重大问题上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分歧。因此,在看待中英关系时必须慎之又慎。
虽然中英关系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但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国际环境需要两国体现大国担当,在合作中求同存异。只有真正以务实合作为基石,尊重彼此核心关切,两国才能在交往中保持理性,在分歧中寻求共同利益,从而推动中英关系不断迈向新高度,为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贡献力量。(作者是)
作者简介:于文杰,中国欧洲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来源:《环球时报》2025年2月17日。已获得作者授权。